“親,我是地瓜,收到請回話?!比绻阍诖蠼稚峡吹接腥税咽謾C當對講機用,不用感到奇怪,他可能是在玩微信或者米聊。繼微博后,各種“聊”扎堆。近來,隨著騰訊微信、米聊、talkbox等一系列語聊軟件的普及,這種點對點發(fā)送語音信息的方式,正在成為3G移動互聯時代社會化媒體的有效平臺。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以點點、推他為代表的“輕博客”成了新寵,“輕博客”讓用戶能簡單快速地發(fā)布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內容,既像博客那樣有表達空間,又具有微博和社交網站那樣的傳播力與互動性。
面對來勢洶洶的社交平臺多樣化以及用戶滾雪球式的增長,作為以客戶為中心的電信運營商,應該如何順勢而為,讓其幫助運營商營銷產品和服務呢?
社會化媒體新特點:眾生態(tài)+原生態(tài)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社會文化、社會資訊傳播以及社交的主要途徑和載體,也成為一種新的媒體形態(tài)。微博、米聊、微信、輕博客的出現,更是加速改變了媒體生態(tài)圈,顛覆了傳統(tǒng)的“點對點”傳播模式,創(chuàng)造了“多點對多點”的人際網格傳播新方式。一個全新的傳播時代就此開啟:傳統(tǒng)媒體向新媒體全面延伸,普通大眾爭相成為文化的傳播者、創(chuàng)造者。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傳播方式迅速轉型,從“固態(tài)”走向“移動”,從“單一”走向“眾生態(tài)”,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邊界。
其實,經營社交化媒體,就是經營一家報社或是電視臺。在信息透明和網絡技術演進的今天,人人都是媒體,微博、QQ、米聊、微信等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自媒時代的通道,無需任何廣告費用,一切都可以通過自我的“原生態(tài)”實現。一些具有網絡營銷經驗的商家也紛紛開始將其作為下一個營銷的舞臺——通過微博、QQ建立自己的媒體平臺,發(fā)布自己的產品和營銷信息,架設起商家“自己做主”、“原生態(tài)”、免費互動營銷、服務的一個新舞臺。
營銷服務新功能:互動力+輻射力
社交媒體之所以越來越引起運營商的重視,一方面是因為社交媒體契合了年輕群體的網絡生活習性和社會屬性;另一方面,它改變了原來形式單一的品牌傳播方式,運營商的一條營銷服務信息可能被轉發(fā)上萬次,一夜之間成為傳播焦點,互動力與輻射力都遠遠超越傳統(tǒng)媒體的效應,使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真實和緊密。如今,幾乎所有的運營商都在利用社會化媒介挖掘潛在客戶,與客戶進行即時的定向溝通、促銷、客戶服務,維護客戶關系。對運營商來講,社交媒體主要有以下五項功能:
第一,信息發(fā)布便捷,影響面廣。更加快速靈活地反映了運營商當下的一些現狀,能快速地進行信息發(fā)布,通過粉絲關注的形式進行病毒式的傳播,影響面廣。
第二,互動性強,能與粉絲即時溝通。作為一個社交平臺,通過這種聯系緊密的方式,拉近了品牌和追隨者之間的關系,可與粉絲(用戶)建立超越買賣關系的情感。
第三,它是一個良好的公關營銷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運營商的形象被擬人化,能夠直面消費者,解答消費者關于運營商品牌、產品的相關問題。
第四,運營商的品牌資產能通過微博平臺折射出來,如粉絲數量。有多少粉絲關注你,就表示有多少人對你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講,這是對品牌價值的一個反映。未來,這樣的互動指數或許將成為評估品牌價值的一部分。
第五,低成本。按照微博的“行規(guī)”:100名粉絲以下是一份內部刊物,粉絲達到50萬是一份都市報,粉絲數達1億以上就是CCTV,運營商投入的成本非常小,卻可取得“四兩撥千斤”的營銷與服務效果。
客戶管理新方式:微營銷+微服務
每一次傳播媒體的變革,均是一個新營銷模式時代的開啟,將帶來一個全新的營銷、服務理念,創(chuàng)造全新的營銷、服務機會。
營銷專家Jeremiah Owyang在《運營商社會化媒體戰(zhàn)略的5種形式》文章中將運營商面對社會化媒體總結出5種應對措施:集權式,自上而下命令和分配任務;分布式,無統(tǒng)一組織,處于自增長狀態(tài);Hub式,有一個部門統(tǒng)一制定規(guī)則并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自努力;蒲公英式,一個部門協調多個品牌或者子公司;蜂巢式,每個員工都得到授權,人人有責?;谶@一理論,運營商該如何做好社會化媒體井噴式發(fā)展趨勢下的客戶管理呢?
從傳統(tǒng)的BBS營銷到博客營銷,再到SNS營銷的高速發(fā)展,自2010年起,中國的互聯網互動式營銷迎來了“微時代”。微博等社會化媒介現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進行微博營銷、服務并取得成效,是運營商最為關注的。(周海華)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