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茅臺”之源


作者:盧川    時間:2014-05-15





  如果從清乾隆十年以后,茅臺釀酒始用純小麥制作的白水曲算起,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如果從明萬歷年間,茅臺鎮(zhèn)有正式記載的釀酒作坊算起,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

  如果從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公元前135年,來自黔北古夜郎國的枸醬酒令漢武帝飲后盛贊“甘美之”,并由此名揚天下算起——那么,茅臺的釀酒史已傳承了2,000多年……

  除了文獻歷史,近年來不斷有更多的地下文物和史料表明,茅臺酒源自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他們的生活和信仰與酒密不可分。

  數(shù)千年來,上蒼有意將美酒賜予赤水河,似乎又特別眷顧黔北山谷里的這個小村落,所以步步籌謀,于是有了這樣一條清澈、蜿蜒的美酒之河。

  源于云南鎮(zhèn)雄的赤水河,在群山峽谷中澎湃奔流,來到茅臺卻突然慢下了腳步。茅臺河谷夏熱冬暖、水質優(yōu)良、河岸邊紫紅的泥土里長著獨為釀造而生的糯高粱,四面環(huán)山的河谷宛如一個天然酒窖,釀出的美酒勝似玉液瓊漿。

  傳說和記載中,這里馬桑樹漫山遍野。故得名“馬桑灣”。后來世居的濮僚部落在赤水河東岸發(fā)現(xiàn)了一股純凈的的泉水,于是濮僚人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來往行人飲用,深得人心,時間長了,人們便稱此地為“四方井”,代替了“馬桑灣”。

  此后,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逐步開發(fā)利用,但唯有街后歷代濮人立燈桿祭祀祖先的土臺上,長滿了茂盛的茅草。濮僚人在茅草臺子上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慣稱“茅臺”。

  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后,人氣逐漸聚集,到了西漢成帝年間,夜郎地區(qū)生產力進步,糧食生產有了剩余,為釀酒業(yè)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在400年前,這里上演了赤水河釀造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故事,茅臺鎮(zhèn)也因此成為聞名天下的“第一酒鎮(zhèn)”。

  那是清朝乾隆十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臺起岸,稱“仁岸”,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由于水陸暢通,八方商賈云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家惟儲酒賣,船只載鹽多”的繁華集鎮(zhèn),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鎮(zhèn)”,簡稱“益鎮(zhèn)”。但終因人們習慣稱茅臺,已經難以改變,因而再度改為“茅臺鎮(zhèn)”。

  “茅臺”之名,自此確而定之。而這個令無數(shù)人傾倒的醇香美酒,也因地而得名“茅臺”。

  清末民初,茅臺鎮(zhèn)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貴州省三分之二的食鹽由此起運各地,茅臺鎮(zhèn)因此名聲在外,隨著鹽業(yè)的發(fā)展,酒業(yè)也興盛起來。茅臺酒隨鹽一道被馬幫運往外地,并逐漸名聲大振,漸漸聲望勝過了鹽業(yè)。據(jù)成書于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記載:“茅臺酒,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_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清光緒年間,“茅春、茅臺燒春、回沙茅臺”已遠銷諸省,其獨特工藝也大體定型。(文/盧川 編輯/蘇蘭 資料來源/《茅臺酒廠志》)

來源:21CN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