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中國第一次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作為最大規(guī)模的“世界工廠”,中國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各地輸送著“MADEINCHINA”中國制造的產品。
但身處“世界工廠”的中國消費者,有時要付出比其他國家更高的價格,來采購“中國制造”的產品。為什么這些產品漂洋過海之后,價格比中國國內便宜?不少企業(yè)主和專家認為,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是企業(yè)能夠低價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行了25年的出口退稅政策,曾經很有效地促進了中國的出口,繼而拉動了中國經濟增長。但出口退稅政策也被認為是雙刃劍,國家開發(fā)銀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近日公開表示,目前出口退稅政策負面作用過大,到了該調整的時候。
“中國制造”國外更便宜
不少企業(yè)主和專家認為,企業(yè)能夠低價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退稅政策。
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消費者,加入出境購買奢侈品的大軍。因中國對奢侈品征收較高的關稅,導致國內外價格出現(xiàn)差異。與此同時,人們也發(fā)現(xiàn),即使是“中國制造”產品,有時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賣的比國內便宜。
經常往返中美之間的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經濟學家陳志武稱,不僅僅在其他國家制造的奢侈品在國內的價格也高于紐約,而中國制造的衣服、日用品、電腦等更是如此,在國內的價格普遍高于美國的價格。
國外售價較便宜的“中國制造”,很多是一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廣州東芭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建平說,中國產品因其價格低廉,常常作為歐美商家的促銷產品,比如直接打折,也比如干脆就作為免費贈品。
北京家具行業(yè)的老字號——天壇家具國際部部長金濤也說,對消費者而言,發(fā)達國家選購家具產品相比國內可能要便宜。
從事外貿研究的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閻敏,結合親身經歷比較中日物價之差。她說在日本的吃穿住行并不便宜,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當?shù)貏趧恿r格成本更高,在超市能看到不少的中國制造的產品賣的比國內便宜,大多是服裝、本子、筆這類產品。
這些“中國制造”與其更為低廉的賣到國外,為什么不能在國內銷售呢?這種價格機制下,國內的出口企業(yè)為什么還堅持出口呢?
在不少接受采訪的企業(yè)主和專家看來,企業(yè)能夠低價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出口制度設計,即出口退稅政策。
提高退稅抵御金融風暴
2008年8月份起,經過7次調整,中國綜合退稅率從9.8%提高到逾13.5%。
1985年4月1日,中國開始實行對出口產品退稅政策。簡單的說,就是產品加工后在出口時,不同行業(yè)的產品可以按照政策,按照一定比例退還當時繳納的增值稅。25年間,退稅率經過數(shù)次提高或降低的調整。
以家具為例,金濤說,內貿和出口的家具在出廠價上有不同的界定。比如成本都是100元,出口享受退稅的話,如果國家定的是10%的出口退稅率,那么相當于國家給了10%的補貼,廠家就算出廠價賣90元也不賠錢。
這就意味著在出廠環(huán)節(jié),因為有出口退稅的存在,出口產品的出廠價就已經比國內銷售便宜了不少。
羅建平也說,雖然內貿和外銷在很多地方不具有可比性,但因為外貿有出口退稅,出廠的價格便宜一點。
2008年,金融風暴來襲,我國出口遭遇重創(chuàng)。出口退稅成為挽救出口的一劑良藥。自2008年8月份起,我國連續(xù)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同時取消或降低部分產品出口關稅,重點支持了紡織、輕工和部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財政部宣布出口退稅政策時,表示“有必要通過財政政策的適當調整,幫助企業(yè)樹立信心、渡過難關,防止出現(xiàn)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響我國經濟發(fā)展的被動局面?!?/p>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今年年初表示,包括完善加工貿易政策等措施,降低了企業(yè)稅負,支持了企業(yè)生產,穩(wěn)定了出口形勢。2010年將繼續(xù)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政策,穩(wěn)定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
在經過7次調整后,中國綜合退稅率已從9.8%提高到逾13.5%。而2007年出口產品增值稅實際征稅水平是15.3%。
因出口退稅增加,不少品類產品,尤其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降幅開始收窄。海關總署曾表示,自2008年8月到2009年一季度,大宗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困境有所緩解,塑料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類、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出口都扭降為增。
負面影響致惡性循環(huán)
出口退稅只能保持價格上的競爭力,“中國制造”產品始終停留于價值鏈低端。
出口退稅政策扭轉部分行業(yè)產品下降頹勢的同時,也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據國家稅務總局快報統(tǒng)計,2009年全國共辦理出口退稅6487億元,這意味著財政收入相應的減收6487億元。這個數(shù)字已超過當年稅收新增的收入,給本來嚴峻的稅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在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已經顯現(xiàn)。1999年至2002年,為了應對危機,中國大規(guī)模提高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的應退稅額年均增長36.3%,中央財政收入實際增長率僅有18.2%,造成大量出口退稅欠款,企業(yè)無法及時獲得退稅。2002年底中國累計的出口退稅欠款,直到2004年才還完。
出口退稅還有另一個負面作用,就是中國本土的出口企業(yè)并未因此多獲多少利益,尤其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并沒有因為出口退稅而獲得利潤,只是靠出口退稅來保持價格上的“低價”競爭力,如此惡性循環(huán)造成“中國制造”產品始終停留于價值鏈最低端。
近日一份由財政部科研所所做的主題為《涉外財稅政策體系改革路徑》的課題報告中,提出出口退稅政策在不同產業(yè)間的效果是不一致的。高附加值產業(yè)傾向于將出口退稅的大部分轉化為企業(yè)利潤而較少改變出口商品價格,而低附加值產業(yè)則意愿在維持現(xiàn)有利潤水平的條件下,將其轉化為價格優(yōu)勢,從而維持競爭能力,擴大出口量。
羅建平說,國外的進口商對中國出口退稅的政策,比有的中國廠家吃的還透,比如現(xiàn)在中國某些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為15%,但是國外進口商就此壓低價格,而中國廠商頂多能拿到2%到3%。
恰恰最為依賴出口退稅的,就是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出口大戶也是紡織業(yè)龍頭,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建議,將紡織服裝業(yè)的出口退稅率由16%調整至17%,實現(xiàn)完全無稅出口。
專家呼吁調整出口退稅
國開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認為,中國的退稅退多了,出口退稅現(xiàn)在負面作用過大。
受益于出口退稅政策,中國的出口形勢逐漸好轉。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今年1-3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達28.7%。在這種形勢下,專家提出了與趙林中相反的建議。
“要適度退稅,要把出口退稅率下調?!眹议_發(fā)銀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在4月下旬一次論壇上公開表示,“我認為我們在出口退稅的問題上有一些誤區(qū),比如說認為維持出口商品不含流轉稅是國際慣例。錯了,國際慣例說可以不含稅,沒有說必須不含稅?!?/p>
劉克崮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適度的出口退稅是中性的、合理的,適度的退稅不能說是鼓勵出口創(chuàng)匯,國際上通行的是出口商品不含流轉稅,因為出口到對方國家,還會對商品征收流轉稅。在不同的國家稅制結構不一樣,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這一原則下,中國的退稅退多了。
“出口退稅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現(xiàn)在應該說負面作用過大,正面作用有,但是沒必要那么大。負面作用免不了的,但是不應該那么大?!眲⒖酸恼f。
金融危機后,一個關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形象比喻是“倒打一耙”。中國世界工廠在進行日復一日的生產,將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商品,出口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中國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中國人還把錢借給美國人消費,反過來美國還指責中國經濟失衡。
政策改變會影響就業(yè)?
專家認為,應終結出口導向型創(chuàng)匯政策,同樣的投資應投到產品供不應求、吸納就業(yè)率高的行業(yè)。
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和中國的出口導向政策密切相關。改革開放初期,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選擇了出口導向發(fā)展戰(zhàn)略。出口導向發(fā)展通常是指政府通過各種優(yōu)惠政策鼓勵出口,把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的余永定近日撰文稱,出口導向型創(chuàng)匯政策應該終結了。
余永定稱,與其他東亞國家其中最重要的不同點之一,是中國在推行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大量引資的同時,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力圖保持經常項目順差。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增長模式可以稱之為“出口導向型創(chuàng)匯經濟”。
劉克崮也以出口退稅問題,談到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他說,中國發(fā)展的經濟結構和發(fā)展階段的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保持一個時期一定的順差,但是不應該保持這么長時間,順差也不應如此之大。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中國保持了20多年高度增長的良好紀錄,原因在于學習了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采取了政府主導的出口導向戰(zhàn)略,用凈出口形成的外需彌補內需,支持了GDP高增長。
“在過去的20多年,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得益于發(fā)達國家的結構失衡?!眳蔷喘I在4月下旬的一個論壇上說,如果西方國家實現(xiàn)了經濟再平衡,中國就會面臨出口需求不足的大問題。
中國依賴出口退稅的行業(yè)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關系到大量就業(yè)人口。對于政策改變是否會影響到穩(wěn)定就業(yè),劉克崮認為,就業(yè)的問題絕不是一個出口退稅的問題,不能說調整出口退稅就為危及就業(yè)。他認為,這是一個處理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結構、處理經濟周期波動,與就業(yè)關系的問題。針對不同的行業(yè)進行不同的出口退稅調整,也是一種“調結構”。他建議,同樣的投資,應投到產品供不應求的行業(yè),投入到吸納就業(yè)率高的行業(yè)。
■出口退稅起落
1985年4月中國開始實行對出口產品退稅政策。
1994年1月新稅制改革,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我國對外出口貿易額猛增。
1995年和1996年把過去11%、13%、17%的出口退稅率,按不同行業(yè)分別下調到3%、6%和9%。
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出口退稅率提高到5%、13%、15%和17%四檔。
2004年1月下調出口退稅率為5%、8%、11%、13%和17%五檔。
2007年7月出口退稅率調整為5%、9%、11%、13%和17%五檔。
2008年8月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11月出口退稅率分為5%、9%、11%、13%、14%和17%六檔。
2008年12月將箱包、鞋、帽、傘、家具、寢具、燈具、鐘表等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等。
2009年1月提高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
2009年2月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5%。
2009年4月將CRT彩電、部分電視機零件、光纜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6%。
2009年6月將箱包、鞋帽、玩具、家具等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到1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