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nèi)正改陳布展,將加入新篇章
5月6日,北川曲山鎮(zhèn)任家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靜靜矗立在青山間。離開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后,“十年看巨變 全國都市媒體總編輯四川行”活動來到紀念館參觀,這里是四川省災后精神家園重建“一館三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映秀震中紀念地、漢旺地震工業(yè)遺址紀念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跡紀念地)的核心。
參觀:97個人物 凝固成“山川永紀”
管內(nèi)陳列的4雙鞋,代表遇難的一家四口
和老縣城遺址一樣,因為周末和臨近“5·12”的關系,紀念館里的參觀者比平時多一些。據(jù)紀念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紀念館陳展面積10748平方米,總展線1900米。分為“序廳、曠世災難破壞慘重、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科學重建創(chuàng)造奇跡、偉大精神時代豐碑、結(jié)束語”六大板塊,于2013年5月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參觀者沿著順時針參觀路線,透過眼前的照片和實物,通過視頻和場景復原,以及互動參與等形式,再次感受到那場災難所帶來的巨大破壞、感受到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感受到中華民族“人間大愛”的溫暖和災后重建迸發(fā)出的新生和力量。
其中,一座名為“山川永紀”的雕塑群,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它由著名雕塑家葉毓山歷時1年多打造,高6米、長45米,塑造了97個地震中參與抗震救災的人物形象,包括人們熟知的“芭蕾女孩”李月、“吊瓶男孩”李陽、“敬禮男孩”郎崢等人物原型。
經(jīng)歷:北川之緣 外地女孩收獲愛情
羊芳(右一)為游客講解
從紀念館開放起,羊芳就一直是紀念館的講解員。5年來,講解一遍大約要1小時,多的時候每天要講七八遍,但羊芳的講解依然飽含深情。“早就融入其中,從自發(fā)到自覺了。”28歲的羊芳不是北川人,老家在100多公里外的三臺縣,在地震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汶川、北川這兩個地方。
地震的時候,羊芳正在綿陽上職業(yè)技術學校。和北川當?shù)厝讼啾?,地震對她的影響要小一些,但北川這個名字被她記在心里。2010年3月,已升入大專就讀民航乘務專業(yè)的羊芳,因為學校組織活動第一次到了北川老縣城遺址。“被震撼了,希望能為這里做點什么。”半年多后,她成了遺址的一名講解員。
選擇北川,除了初見時的“召喚”,羊芳覺得還有另一絲緣分——她姓羊,而羊也是這個全國唯一羌族自治縣的圖騰。“我覺得自己是屬于北川的。”羊芳開始了在老北川的生活,地震紀念館開放后,她和其他同事們一起,開始在遺址和紀念館之間輪崗講解。不久后,她在這里收獲了愛情,一名同在紀念館上班的小伙成了他的丈夫,他們的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10個月大了。
變化:震后10年 紀念館加入新內(nèi)容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在老北川,羊芳還收獲了親情。附近河壩村一位姓陳的媽媽,女兒和她差不多大,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第一次見到羊芳,就一直盯著她看,覺得她長得像自己的女兒。“后來,她認我做了干女兒,我叫她陳媽媽。”雙方一直聯(lián)系緊密,羊芳的媽媽知道后也很贊成。還有幾天,羊芳要去北京,計劃要帶回的禮物中也有陳媽媽一份。
羊芳去北京,是代表綿陽市參加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大賽安排在5月11日,5月12日她還在回來的飛機上,將錯過紀念館和遺址的講解。“也就是說,10周年紀念日當天,我不能守在老北川了。”盡管覺得有些遺憾,但參加全國比賽這種形式,羊芳覺得也很有紀念意義,“一定要發(fā)揮好,帶著好成績回來。”
地震紀念館的二樓,正在緊張地進行局部改陳布展。地震十年之后,紀念館將加入新的內(nèi)容——“發(fā)展振興 時代豐碑”部分,分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深化改革 經(jīng)濟騰飛”“文化興盛 育民惠民”“社會和諧 人民幸福”“生態(tài)文明 美麗家園”等5個單元,它們將在5月12日當天正式亮相。(記者 丁偉 劉虎 姚茂強 攝影報道)
轉(zhuǎn)自:封面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zhuǎn)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