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濫用個人隱私信息、電信網絡精準詐騙頻現、網絡黑色產業(yè)橫行……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空間環(huán)境,網絡安全問題不斷撥動人們的神經。如何在互聯網演進升級進程中,解決好網絡安全問題,是不可回避的話題。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積極參與全球下一代互聯網體系建設。有專家表示,IPv6將為解決網絡安全問題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實現我國走出互聯網“無根”困局。
網絡“無根”“斷網”隱患不容忽視
“我們的信息安全一旦被別人掌握,別人就可以隨時把觸角伸到你的面前,把你的東西拿走。”一名致力于信息安全領域研究的學者談到,沒有自己的根服務器,信息安全就存在風險。以最常見的發(fā)送網絡郵件為例,我們通過互聯網給朋友發(fā)個郵件,這個郵件需要先從國外的根服務器上繞一圈,才會到達朋友那里,可以說別人隨時都可以掌握我們的信息。那么如果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被國外掌握,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被稱為互聯網“中樞神經”的根服務器,負責互聯網頂級域名解析,對網絡資源分配和網絡安全維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相關資料顯示,當前IPv4體系內全球共13臺根服務器,包括1臺主根服務器,12臺輔根服務器。唯一主根在美國,其余12臺輔根有9臺在美國,2臺在歐洲,1臺在日本。
有專家表示,這個體系一方面造成了全球互聯網關鍵資源管理和分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缺乏根服務器使各國抵御大規(guī)模“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能力不足,為各國互聯網安全帶來隱患。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在近日召開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談到,IPv4的幀結構現在僅安排13個根服務器,難以再新增,中國沒有根服務器,這與中國作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數最多的國家的地位不符,也不利于對網絡安全的自主可控。
主要從事IPv6改造服務的新疆睿哲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譚文波也談及這一問題,“由于IPv4的根服務器都設在國外,一旦他們的服務器對中國停止服務,我們就可能面臨網絡癱瘓。如果IPv6時代我們能夠獲得更多話語權,就有可能避免國外‘斷網’的威脅。”
各國角逐 根服務器面臨“洗牌”
“IPv6為我國以及更多國家獲得根服務器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改進全球根服務器布局的合理性。”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有一些誤解認為IPv6會影響網絡安全,實際上IPv6不僅能解決網絡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還為互聯網的安全管理創(chuàng)造了機會。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提出,IPv6體系為我國擴展根服務器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可能,這也將從核心基礎設施方面對我國互聯網安全提供保障。“根服務器作為DNS系統的頂端,是互聯網神經系統的中樞,重要性不言而喻。”劉東說。
“以下一代互聯網為核心的網絡空間將成為各種力量角逐的主戰(zhàn)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崔保國介紹說,根服務器發(fā)揮著對全球互聯網進行頂層設計的作用,而它被掌握在以西方為主的社會組織中。在IPv4互聯網體系內,我們沒能進入掌握網絡資源分配的核心圈子,因此話語權較弱。未來我國對IPv6的大規(guī)模部署和應用將有助于我國在國際互聯網體系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國際關系學院信息科技學院教授周琳娜談到,互聯網根服務器作為重要戰(zhàn)略資源,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爭取。當前很多國家都在加快IPv6建設,實際上就是在爭搶IPv4時代沒有得到的資源。“IPv6的幀結構可以在全球安排25個根服務器,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機會。”
積極布局 提升中國根服務器話語權
“如何確保信息資源安全,并應對來自網絡空間中的威脅,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崔保國認為,在網絡空間時代,大國博弈的深度和難度都在快速升級,互聯網對于中國既是挑戰(zhàn),也是提升全球話語權的機遇與切入點。中國需要把握時機,爭取與自身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
“我國正在不遺余力地發(fā)展自己的技術,目的就是不想受制于人。”周琳娜告訴記者,我國一直在積極布局互聯網根服務器資源,當前也取得了成績。例如,我們2015年推出的“雪人計劃”首次提出并實踐“一個命名體系,多種尋址方式”的下一代互聯網根服務器技術方案,打破了現有13個根服務器的運營者“數量不可改變”的教條。
相關資料顯示,“雪人計劃”目前已在全球16個國家完成25臺IPv6根服務器架設,其中1臺主根和3臺輔根部署在中國,打破了中國過去沒有根服務器的困境。
網絡安全問題是全球網絡空間和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在采訪過程中,多名專家表示,我們還需認識到,在新的IPv6體系下,盡管我國擁有了更多互聯網根服務器的話語權,但獲得更多根服務器資源依然任重道遠。
此外,業(yè)界認為,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還要避免封閉與狹隘,尊重“一個世界,一個互聯網”的基本理念,順應全球互聯網發(fā)展趨勢。只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積極融入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才能在新時代下更好地有所作為,承擔更大的責任。(記者 楊洋)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