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建法案落地 對經濟提振作用有待觀察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26





  美國國會日前最終投票通過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跨黨派基礎設施投資法案。這是自今年3月美國國會批準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后,拜登政府取得的第二項重大經濟立法成就。然而,基建法案投資規(guī)模與最初提議相比大幅縮水,且主要聚焦傳統(tǒng)基建項目,未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基建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對經濟提振作用仍有待觀察。


  近年來,美國基礎設施老舊失修、結構與分布失衡、制約經濟發(fā)展的問題日益突出,同時面臨氣候變化和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新挑戰(zhàn),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早已是美國社會共識。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估算,到2025年之前,美國基礎設施資金缺口將超過2萬億美元。


  與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相比,美國基礎設施也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


  出任總統(tǒng)后,拜登將更新升級全美基礎設施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yè)的主要抓手,提出總額約2.2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并命名為“美國就業(yè)計劃”。


  但共和黨反對拜登提出的發(fā)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倡議,最終白宮和兩黨議員就傳統(tǒng)基建項目達成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投資框架。除開聯邦政府預算每年撥付的基建項目資金,基建法案未來5年提供的實際新增支出只有5500億美元。


  基建法案提出,通過挪用未使用的疫情救濟資金、強化加密貨幣投資收益報稅制度等方式籌集資金,避免擴大財政赤字。但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基建法案仍將在未來10年內推高聯邦預算赤字約2560億美元。


  從長期來看,加大基建投資有助于提高美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競爭力,改善美國民眾生活質量;但基建項目往往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具體落實還有賴于州和地方政府。


  穆迪分析公司預計,基建投資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到2023年才更為明顯。但考慮到基建法案會推高美國政府債務以及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預算模型顯示,基建法案對長期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接近為零。


  有專家認為,基建法案是改善美國基礎設施現狀的新起點,但不足以使美國基礎設施問題得到根本改觀。(高攀)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