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博物館頑強生長背后的資金困境


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18-05-07





 

  圖為重慶民間博物館之一的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館藏一角。馬巖巖 攝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來自海南的網(wǎng)友在微博上發(fā)布的一條視頻被“刷屏”。視頻中顯示的是重慶一處類似防空洞的場所,里面古代匾額林立,每一塊匾額背后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然而門可羅雀,沒有游人。網(wǎng)友吐槽:在到處人滿為患的景點,難得還有這樣有底蘊但清凈的地方。


  這個地方叫“瀚匾園”,其實是重慶一座民間博物館。


  每年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提及博物館,不少人會先入為主想到“大型”“氣派”“豪華”“雄偉”等慣有印象。事實上,還有一種博物館,沒有人山人海的參觀者,也沒有警衛(wèi)森嚴的安保,可能只是一座宅院或者一間屋子,但其中藏品或許價值連城。擁有者不是某個公立機構,而是某個人——這種屬于一個人的藏寶庫,被稱為“民間博物館”。在重慶的山水之間,隱藏著眾多民間博物館,盡管小眾,不乏傳奇;缺乏資金,仍頑強生長。


  民間博物館再入公眾視野


  此前不久,民間博物館進入公眾視野,源于一篇名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文章。作者將在河北翼寶齋民間博物館的游覽見聞,在博文里娓娓道來,引發(fā)熱議。


  因為這篇博文,網(wǎng)友將關注的目光重新投向民間博物館,也記住了“翼寶齋”的名號。當然,是記住了罵名。這座民間博物館的眾多贗品令作者“大開眼界”,也“驚嘆不已”。博文字里行間處處可見吐槽語句。事實上,更早時候,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就曾在博文中點評過翼寶齋——“這家博物館藏品多,國家博物館的漢陶說唱俑,他那里是銀的;宋代五大名窯他有四個展柜;直徑1.7米釉里紅元代大盤,能顛覆中國陶瓷史……”


  在中國各個城市,民間博物館已成為一道風景。一些城市甚至把這些帶著濃郁私人化標簽的地方列為旅游熱門地。


  比如,成都市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就是一座有名的民間博物館。每天都有游客來此參觀。再比如,有著“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xiāng)”美譽的昆山錦溪古鎮(zhèn),曾被沈從文喻為“睡夢中的少女”,最多時曾聚集10多座各式各樣民間博物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8年3月,中國現(xiàn)有博物館4826座,民間博物館僅占10%左右。


  雖然數(shù)量不少,但近幾年,不少民間博物館越來越不受關注。人們更愿意將旅行目的地設為那些名聲更響的大型博物館。所以,當民間博物館因為翼寶齋的出現(xiàn)回到人們視野中時,其回歸未免也帶幾分“黑色幽默”。


  最終,這篇引發(fā)爭議的文章讓翼寶齋得到的是“撤消注冊證,閉館整頓”的下場。


  頑強生長背后的資金困境


  河北翼寶齋的命運戛然而止,還有很多民間博物館頑強生長,重慶大山大水之間,就有這樣的身影。


  長江之畔的歷史文化名城奉節(jié),有一座“詩城博物館”,館主叫趙貴林,已年過花甲。趙貴林清楚地記得,賣掉房子那天,天空烏云滾滾,空氣里漫溢著悶熱。他心里卻是晴空萬里,神清氣爽,“因為有錢了,博物館又可以運轉(zhuǎn)一段時間了。”回憶起那段經(jīng)歷,趙貴林口氣中略帶激動,又有一絲酸楚。


  趙貴林創(chuàng)建“詩城博物館”的想法起始于10多年前。2002年11月4日上午10時50分,“三峽庫區(qū)第一爆”炸響,10棟高樓轟然倒下。有著千年歷史的奉節(jié)老城向人們告別。硝煙散盡,趙貴林匆匆返回老縣城,在廢墟上埋頭翻揀起來,窗欞、磚塊……別人眼中的垃圾,成了他手中的寶貝。


  他決定建一座博物館,留下奉節(jié)的歷史文脈。“很多東西不可能全部搬遷走,我盡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形式為后人留下一筆財產(chǎn)”,趙貴林面對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采訪時,如此說道。


  但建博物館是需要錢的。趙貴林開始到處湊款。縣政府在寶塔坪劃出幾畝地支持老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也將“大東門民居風貌保護研究”作為科研課題,支持了20萬元。他又將自己的20萬元積蓄拿了出來、向親朋好友借錢,好不容易籌到80萬元。


  “詩城博物館”建成開館那天,趙貴林喜極而泣。最開始,博物館的確人氣很旺。當?shù)厝藸幭瓤趾笄皝韰⒂^,試圖尋找舊時老城的生活回憶。也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甚至還有人組團來。但好景不長,博物館運營的高昂成本,很快就將趙貴林的喜悅一掃而空。


  “參觀的人越來越少,博物館也沒有正式列入旅游景點。運轉(zhuǎn)就花費巨大,也拿不出更多錢進行宣傳”,趙貴林面對著虧損上萬元的赤字,一籌莫展。不得已,他決定賣掉房產(chǎn)來維持博物館的運轉(zhuǎn)。


  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只能解決一時困境。


  和趙貴林遭遇相同的還有重慶中醫(yī)診所少林堂掌門人劉光瑞,他被人們熟知的身份是“名醫(yī)”,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民間醫(yī)藥和瀚匾園兩個博物館的館主。


  趙貴林維持一座博物館都如此艱難,掌管兩座博物館的劉光瑞,遇到的困難只會比這個更大。“一年所耗的費用高達百余萬元,全靠自己經(jīng)營的中醫(yī)診所少林堂和其他項目來補虧。”劉光瑞清晰地記得,當初瀚匾園開館預展,僅有幾個旅游團隊前來,其他則是朋友介紹來的客人。


  即便是如此艱難,記者探訪過程中,卻沒有聽到這些藏寶人說過“放棄”?;蛟S,在他們心中,藏品就是他們的愛人,而保存藏品的宅院就是一生的伴侶。


  人氣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有的民間博物館頑強地堅持著,有的民間博物館卻不得不面對結束的命運。2001年年底,西南地區(qū)首家民營綜合類博物館重慶國友博物館悄然閉館。原因很簡單:資金跟不上。


  “資金”是每一個經(jīng)營民間博物館的人都必須正視的。藏寶貝,需要錢;博物館建造,需要錢;博物館請員工,需要錢;博物館運轉(zhuǎn),同樣也需要錢。記者在探訪過程中也隨機采訪了一些旅行者,很多人對民間博物館很感興趣,卻并不知道位置。沒有人氣,自然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自然沒有錢維持運轉(zhuǎn)。這就是重慶民間博物館面對的共性“怪圈”。


  如何增加人氣?成都大邑縣建川博物館帶來一種積極的啟示。


  這座投資數(shù)億元的民間博物館建有抗戰(zhàn)、民俗、藝術品和地震4大系列30余個分館。如此龐大的投入,怎樣謀生?館長樊建川給出的“法寶”是:做長產(chǎn)業(yè)鏈。樊建川將自己的博物館和旅游業(yè)相結合,建了茶鋪、文物商店、旅游紀念品商店、餐飲酒店等配套設施,使博物館有了“造血”功能。如此運轉(zhuǎn)模式帶來的收益很快就得到體現(xiàn),“建川博物館一年的運營成本約2000萬元,而產(chǎn)業(yè)鏈帶來的收益則可以達到數(shù)倍”,樊建川說。


  “建川啟示錄”給重慶民間博物館館主們觸動很大。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館長聶贛如告訴記者,“游客既可享受一條龍的商業(yè)服務,又能欣賞館藏文物,這才是民間博物館最佳的發(fā)展模式。”而寶林博物館則嘗試探索“以館帶產(chǎn)、以產(chǎn)護館”的路徑。


  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不管民間博物館選擇怎樣的方式生長,人氣才是最關鍵,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讓博物館真正“活”起來。(記者 黃仕強)


  原標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現(xiàn)有博物館4826個,民間博物館僅占10%,不少民間博物館門可羅雀,鮮人問津——民間藏寶人的愛與愁


  轉(zhuǎn)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zhuǎn)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大英博物館里的第一位非英國籍掌門人 多元文化支持者

    這不僅是這位出生于德國的藝術史學家對自己身份的看法,也是他對全球博物館業(yè)發(fā)展的期許。自2016年接掌大英博物館以來,他挑起全面改造大英博物館的重任,同時加速與其他國家博物館合作,力求將“世界文明開放、大同”的理念更充分...
    2018-04-04
?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